2-top_img.png

市九届政协二次会议《关于加快盘锦市终身数字化教育体系建设的提案》(第94号)答复

发布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552

耿欣、周美岑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盘锦市终身数字化教育体系建设的提案》已收悉,我们对提案进行了认真学习和研究,现根据提案中的内容和建议,将有关工作及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及现状介绍

1.网络环境建设。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完成“校校通”建设工程,现已构建起了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教育城域网。全市中小学校均采用百兆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各县区教育局与市教育局中心机房千兆光纤直连,教育城域网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7GB

2.信息化设备配备情况。全市共有103所中小学。小学共有教室1578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1366间;数字终端9524台,其中教师终端3265台,学生终端5476台,专任教师2882人,在校生45563人,生机比8:1。初级中学共有教室1063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808间;数字终端6347台,其中教师终端2142台,学生终端3681台,专任教师1999人,在校生 23197人,生机比 6:1 。九年一贯制学校共有教室1584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1210间;数字终端9905台,其中教师终端3689台,学生终端5018台,专任教师3163 人,在校生27677 人,生机比6:1 。高级中学共有教室837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596间;数字终端4411台,其中教师终端2168台,学生终端1965台,专任教师2188 人,在校生21336 人,生机比 11:1。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共有教室424间,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室332间;数字终端1308台,其中教师终端470台,学生终端660台,专任教师591 人,在校生 9311人,生机比 14:1。全市70%以上学校建有不同形式的录播教室。

3.信息技术融合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情况。坚持以建设为主、应用为本的原则,在满足广大师生够用、能用、好用、会用、想用等方面下功夫,促使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应用深度融合。在整合各运营商提供的第三方平台与原有本地教育资源系统的基础上,依托高速的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包括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普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了在教学中的普遍性、常态化应用。

4.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全市建立了中小学招生入学信息平台、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考信息管理系统、教师招聘系统、师德师风评价、教育督导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招生考试、教师评价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初步实现了全市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盘锦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自2021年开始在建,并已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盘锦市义务教育有效作业平台投入使用,范围覆盖三至九年级共九个学科,各学校教师可选用平台资源布置家庭作业。自202110月起,全市各中小学校师生均可选择与教学进度相配套的“有效作业”,在“有效作业”题库基础上,加快推进盘锦市“有效作业”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有效作业电子化、平台化、智能化。

二、相关建议问题及工作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经费保障,依据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市教育局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负责保障主干网畅通,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推进盘锦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并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设置专职部门,统筹规划我市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科学编制我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明确关键环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教育信息化经费的审核备案。统筹数据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明确平台、资源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组织教科研、电教等部门开展信息化支撑服务,教学应用指导、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

各县区教育局设置专职部门,统筹规划本地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要科学编制辖区内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关键环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教育信息化经费的审核备案。应建立长效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推动机制,对学校实施及时指导和有效督导。

学校是数字校园建设实施主体,全面统筹本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学校要依据相关标准,务实地做好建设方案,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切实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本着创新原则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建设基于新技术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一)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

1.网络基础建设。

1)宽带接入。增加现有校园网出口带宽,实现校园网多出口、多链路的负载均衡机制,建成稳定可靠的校园网。2023年完成“普及层级”要求,中小学校出口带宽≥1Gbps,以教育城域网专网为基础的地区,按照互联网带宽1:20复用比率为学校提供宽带服务;2025年完成“推广层级”要求,中小学校出口带宽≥1Gbps,班均出口带宽≥100Mbps,以教育城域网专网为基础的地区,按照互联网带宽1:10复用比率为学校提供宽带服务;2025年,遴选15所学校完成“示范层级”要求,中小学校出口带宽≥1Gbps,班均出口带宽≥200Mbps,以教育城域网专网为基础的地区,按照互联网带宽1:8复用比率为学校提供宽带服务。

2)校园网络。采用成熟的千兆/万兆以太网络技术和设备,网络应满足冗余性要求。推进5G网络环境建设,2025年,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到学校的主要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省级改造教育城域网,优先使用IPv6地址,积极扩容原有互联链路,实现双线冗余、带宽倍增。

2.加强服务器集群和存储系统建设,有序推进终端设备补充更新。补充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配置服务器、磁盘列阵,为数据存储中心提供存储空间,保证存储容量达到10TB

市级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小学校终端设备、功能教室建设、辅助管理系统建设等,根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财力有序推进、分批投入,逐步建设,共享应用。

3.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校园网络安全体系,构建校园网络安全屏障,实现用户分级管理、网络监控、上网行为控制、网络异常报警等功能,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关键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二)应用平台建设

1.统一身份认证。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立用户数字身份标准,实现集中账号分配、统一用户认证、应用单点登录、统一访问控制、集中安全行为审计,对各种用户身份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对接 Web 应用、移动应用、桌面应用等,为用户提供集访问控制、单点登录和应用门户的一体化服务。集中验证用户身份,可配置多因子认证,并支持主流标准单点登录协议。根据用户所在部门或角色对其可访问范围进行管理,集中授权或撤销授权,做到一次配置,全局生效。追溯用户行为,提供实时审计报告,使管理者随时了解数字资产的使用效率。

2.教育资源。建成盘锦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设符合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要求,支持与国家平台、辽宁省教育云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国家、省、市、区/县、校的五级服务体系融通,向上可共享上级平台推送的优质资源和精品应用,向下可整合全市名师名校优质资源,构建教师教学研修与实践共同体,逐步形成本地的特色精品资源的建设体系,促进优质资源汇聚和共享,打造盘锦“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教、学、考、评、管业务闭环,汇聚形成教育大数据,推动各级区域实现精准教学、精准学习、精准管理。

3.教学类应用。“三个课堂”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承诺,将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使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响应“双减”政策号召,在统一认证平台基础上,开放课后服务专递课堂应用平台,为学校课后服务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措施手段。面向中小学课后服务,为教育主管部门服务和资金监督监管、学校的服务引入与实施、教师的赋能与绩效评价、家长的服务选择与评价、学生托管与学习以及第三方机构入校管理等各项服务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课后大数据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4.教育评价类应用。结合盘锦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和创新发展的要求,盘锦市局校一体化智慧教育项目的建设采用将充分融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整合教育内部数据资源,以资源、教学和管理等教育应用与服务建设为重点,以大数据汇聚与分析、应用互联互通为核心,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教师、学生、家长等广大教育用户,提供覆盖“教、学、考、评、管”等核心业务的开放融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实现盘锦市精准性教、个性化学目标,切实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同时将应用服务产生的数据汇聚到大数据平台上,为局级用户教育管理提供决策支撑,从而提升盘锦市教育治理能力。

5.管理类应用。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工作实际以及总结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市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改革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的工作体系,开发一套专门针对“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将“县管校聘”全部工作流程用信息化的方式管理,做到事事留痕可追溯,实现“县管校聘”工作中编制、工资、职称、招聘、资格、聘任、绩效、交流、轮岗、档案等十个核心业务的数字流程转化,可以全方位对全市教师队伍情况和“县管校聘”工作实施情况做出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红线预警机制。同时,通过平台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大数据分析模式,有效为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决策和指导提供大数据支撑和重要依据。

规范招生入学秩序,促进教育公平。以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公平为目标,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行为。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通过招生平台实现网上报名、网上审核、网上录取。

6.卫生健康应用。2019年教育部公布修订版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方案提出: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202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对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做了工作安排“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等措施。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基于此,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整合中小学生近视眼监控管理平台和智能电子学生证管理平台,采取智能电子学生证等智能设备采集学生的卫生健康大数据的模式,形成中小学生卫生健康监控大数据。从而,达到对中小学生卫生健康管理监督的大数据分析管控目的。

7.其他特色应用。

1)书法教室。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全数字化书法多媒体学习室,包含数字书法教学平台建设和数字书法应用设备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数字书法教室,可以完善书法教学的规范性和普及性,同时通过安装数字书法教学平台和数字书法应用设备建设以及相应的专业培训,可以降低书法教学门槛,迅速建立书法专业师资力量,实现书法教育的全面普及。并通过不断地使用与实践,使得数字书法教室以及相应的软件内容和体系得以充分有效的使用,并不断地改进与提高,服务于区域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

2)学生生涯规划管理平台。“新高考”是顺应教育发展出现的新模式,实施初期必然会有一些不足和不适应性。不论制度如何变化,将来的教育一定会从单纯的“只凭学分定输赢”转变为更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分高下”的模式,做好生涯规划,明确兴趣和职业目标,才是学生正确升学的新姿势和重要保障。为了让学生和家长们在这个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能够紧贴新变化,积极调整心态。规划生涯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做好生涯规划,才能合理选课选科,为自己赢得先机。

学生生涯规划管理平台,将为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提供公益讲座,并在平台中对学生给予多次的生涯规划设计,通过反复的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平台将形成大数据收集分析,给教育管理以及政策指引等给予提供一手数据。

(三)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加强信息系统(网站)等级保护工作,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强化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三、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资金保障

我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按照《指南》中的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教育资金投入的规定,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规范经费支出,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形成经常性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及监管机制。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的必要性,学校要设立与学校规模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经费,每年信息化资金投入要达到生均公用经费总额的10%以上。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积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的保障机制。

(二)队伍建设

按照《指南》中信息化专业人员配置要求,我市承担学校信息科技课程、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管理维护、信息化培训等的专职人员均存在不足。

1.强化信息化人员配备。学校要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内设机构,级别为学校中层。人员结构要合理,有信息化专业人员、多学科教学骨干共同参与,职责要明晰。学校可根据需要适当提高信息化专业人员配备数量,有效开展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与维护、学科教学、技术应用与实践创新、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2.提升信息化应用素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开展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工程,一是切实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强化管理者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能力;二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广泛开展“互联网+教育”应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移动分组学习等规模化应用,激发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方式上变革和创新。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三是开展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能力建设,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四是提升各级各类技术人员水平,强化学校技术人员保障能力。建立学校专业服务队伍,对信息化建设与运维人员进行培训。

(三)典型引领

学校是数字校园建设实施主体,由于多种原因,我市各中小学校对数字校园建设还存在诸多困扰。可以通过培育一批数字校园建设典型,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教学环境照明智能化管控,学生体育健康教学数据、安全位置信息自主采集,教育信息化设施节能减排等先进示范单位。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优秀成果的覆盖和影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学编制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指导监督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组织管理与机制保障,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学校信息化应用与服务,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络安全与道德,特色发展六个方面,科学制定数字校园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按期通过评估验收。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今后能给我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推进我市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盘锦市教育局

2023516

编辑:毕夺
信息来源:局办公室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18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2012106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38号

联系电话:0427-2825769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