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top_img.png

2-top_img.png

守护明净童心 共育网络文明——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25-03-15 浏览次数:0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社交的重要平台。然而,过度沉迷网络导致的学习倦怠、亲子疏离、身心健康受损等问题,正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深知“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唯有家校同心、智慧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在此,我们向您发出倡议,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温暖的“网络防护墙”。

一、读懂孩子:为何网络如此“迷人”?

1.现实缺失,虚拟补偿:学业压力、社交焦虑或家庭陪伴不足,可能让孩子转向网络寻求慰藉。

2.即时反馈,成就成瘾:游戏升级、短视频推送的即时快感,易让孩子陷入“越刷越空虚,越空虚越刷”的恶性循环。

3.从众心理,社交依赖:同龄人的话题围绕网络热点展开,孩子可能因害怕“掉队”而被动沉迷。

温馨提示:孩子沉迷网络往往是现实需求未被满足的信号,理解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智慧共育:家校社协同的“三把钥匙”

1.家庭:用爱重建“现实吸引力”

约定有度,张弛有道: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网络公约》,明确学习日与节假日使用时长(如小学生每日≤1小时,中学生≤1.5小时),约定睡前1小时“无屏时间”。替代活动,充实生活:用亲子共读、家庭运动、户外探索替代“屏幕时间”,如每周一次“家庭日”,带孩子走进自然、博物馆或社区实践。榜样力量,共同成长:家长主动减少“低头族”行为,用餐时放下手机,用行动告诉孩子:“真实世界的互动比虚拟点赞更珍贵”。 

2.学校:筑牢网络素养教育防线

我市各中小学校将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会孩子辨别网络谣言、拒绝不良信息。推广“无手机课堂”,设立校园“网络休息区”,引导孩子课间参与社团活动、体育运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社会: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教育部门将联合网信办、公安等部门,严查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直播打赏等行为,推广“青少年模式”强制使用。开通“护苗热线”0427—2288085,为家长提供网络沉迷干预指导,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微课。 

三、分阶引导:不同年龄段应对策略

1.小学低年级(1-3年级):以“隔离保护”为主,避免单独使用智能设备,优先选择教育类APP(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2.小学高年级(4-6年级):培养“契约精神”,鼓励孩子自主规划时间,引导用网络工具辅助学习(如思维导图软件)。

3.初中阶段:强化“价值引导”,通过纪录片、专题讨论等,帮助孩子思考“网络算法如何操控注意力”“虚拟社交能否替代真实情感”。

4.高中阶段:注重“自我管理”,鼓励参与网络编程、数字创作等实践,将兴趣转化为创造力。

四、特别提醒:这些“信号”需警惕

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与班主任或学校心理教师沟通:

●情绪暴躁、抗拒交流,一旦断网就激烈反抗

●学习成绩大幅下滑,频繁熬夜上网

●用虚假借口索要钱财充值游戏或打赏主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但孩子的成长需要真实世界的阳光雨露。让我们少一份焦虑,多一份耐心;少一句指责,多一次倾听;少一场对抗,多一场合作。相信在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定能成为网络时代的“清醒者”与“驾驭者”,在现实与虚拟的交织中,走向更辽阔的人生!



           盘锦市教育局
2025年3月15日

守护明净童心 共育网络文明——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25-03-15 浏览次数:0次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社交的重要平台。然而,过度沉迷网络导致的学习倦怠、亲子疏离、身心健康受损等问题,正成为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深知“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唯有家校同心、智慧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在此,我们向您发出倡议,共同为孩子们筑起一道温暖的“网络防护墙”。

一、读懂孩子:为何网络如此“迷人”?

1.现实缺失,虚拟补偿:学业压力、社交焦虑或家庭陪伴不足,可能让孩子转向网络寻求慰藉。

2.即时反馈,成就成瘾:游戏升级、短视频推送的即时快感,易让孩子陷入“越刷越空虚,越空虚越刷”的恶性循环。

3.从众心理,社交依赖:同龄人的话题围绕网络热点展开,孩子可能因害怕“掉队”而被动沉迷。

温馨提示:孩子沉迷网络往往是现实需求未被满足的信号,理解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智慧共育:家校社协同的“三把钥匙”

1.家庭:用爱重建“现实吸引力”

约定有度,张弛有道: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网络公约》,明确学习日与节假日使用时长(如小学生每日≤1小时,中学生≤1.5小时),约定睡前1小时“无屏时间”。替代活动,充实生活:用亲子共读、家庭运动、户外探索替代“屏幕时间”,如每周一次“家庭日”,带孩子走进自然、博物馆或社区实践。榜样力量,共同成长:家长主动减少“低头族”行为,用餐时放下手机,用行动告诉孩子:“真实世界的互动比虚拟点赞更珍贵”。 

2.学校:筑牢网络素养教育防线

我市各中小学校将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会孩子辨别网络谣言、拒绝不良信息。推广“无手机课堂”,设立校园“网络休息区”,引导孩子课间参与社团活动、体育运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社会: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教育部门将联合网信办、公安等部门,严查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直播打赏等行为,推广“青少年模式”强制使用。开通“护苗热线”0427—2288085,为家长提供网络沉迷干预指导,定期推送家庭教育微课。 

三、分阶引导:不同年龄段应对策略

1.小学低年级(1-3年级):以“隔离保护”为主,避免单独使用智能设备,优先选择教育类APP(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2.小学高年级(4-6年级):培养“契约精神”,鼓励孩子自主规划时间,引导用网络工具辅助学习(如思维导图软件)。

3.初中阶段:强化“价值引导”,通过纪录片、专题讨论等,帮助孩子思考“网络算法如何操控注意力”“虚拟社交能否替代真实情感”。

4.高中阶段:注重“自我管理”,鼓励参与网络编程、数字创作等实践,将兴趣转化为创造力。

四、特别提醒:这些“信号”需警惕

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与班主任或学校心理教师沟通:

●情绪暴躁、抗拒交流,一旦断网就激烈反抗

●学习成绩大幅下滑,频繁熬夜上网

●用虚假借口索要钱财充值游戏或打赏主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但孩子的成长需要真实世界的阳光雨露。让我们少一份焦虑,多一份耐心;少一句指责,多一次倾听;少一场对抗,多一场合作。相信在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定能成为网络时代的“清醒者”与“驾驭者”,在现实与虚拟的交织中,走向更辽阔的人生!



           盘锦市教育局
2025年3月15日